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出,国产不卡在线观看,国产精品一区高清在线观看

scroll down

【經濟日報】山東泉林集團:點“草”成金 化廢為肥


發布時間:

2017-08-17

文章鏈接:《經濟日報》(2017年8月16日)

 

山東泉林集團:點“草”成金 化廢為肥

本報記者 喬金亮

初秋,山東省高唐縣的一處濕地,錦鯉在水中游來游去,蘆葦等水生植物格外青翠。然而誰也想不到,這竟然是一家企業制漿造紙環保處理系統的生態濕地。

這家企業叫山東泉林集團,是一家秸稈綜合利用企業,也是國家第一批循環經濟試點企業。秸稈制漿造紙,是該企業的一個產業板塊。曾幾何時,“一個造紙廠污染一條河流”,是造紙產業留給人們的印象。而此時,距濕地不遠處,總排口的展板上清晰地顯示企業外排水的水質指標。“我們的水質指標不僅遙遙領先國家和地方標準,也優于歐盟、美國等發達國家木漿環保標準,可供生產循環利用及農業灌溉。”公司副總經理任立華告訴記者。

近年來,泉林的產能日益擴大,但水資源消耗和COD排放總量卻呈明顯下降趨勢。這得益于其獨特的產業模式。這套包涵241項自主創新技術、190項授權專利、5項國際領先技術,覆蓋秸稈收儲、制漿、造紙、制肥等全產業鏈的產業模式,被環保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稱為“泉林模式”。該模式對秸稈實施原料化、肥料化聯合開發,把秸稈“吃干榨盡”,實現了產業價值最大化。

泉林集團董事長李洪法說,“泉林模式”做到了“一草兩用”。一是通過自主創新,把秸稈纖維素用于生產秸稈漿及文化紙、生活用紙、食品包裝等高端產品,實現秸稈漿由箱板紙、瓦楞紙等低檔產品原料向高檔產品原料的躍升;二是把秸稈中的木質素等轉化為黃腐酸,生產黃腐酸有機肥。

在制漿車間,記者看到,從備料到成漿整個過程全部實現了控制自動化、檢測檢驗自動化,這是全球第一條秸稈立式連續蒸煮生產線。公司生產副總經理、高級工程師賈明昊告訴記者,泉林是世界上唯一從秸稈中提取纖維素、黃腐酸兩大類高附加值產品的企業。目前泉林集團利用1噸秸稈可以生產出0.4噸本色草漿和0.8噸黃腐酸有機肥,實現產值5400元以上。

業內專家分析,“泉林模式”的產業鏈條長,并且纖維素和黃腐酸的可開發產品十分豐富,尤其是黃腐酸在土壤修復、水質凈化、養殖等領域極具潛力。根據我國黃腐酸的消耗空間,該模式如大規模推廣,可以形成年處理2億噸秸稈、發展空間巨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秸稈變身顯生態“本色”

泉林集團利用廢水氧化塘建成的人工生態濕地,下一步將成為集廢水處理和休閑觀光為一體的濕地公園。

在農業大省和造紙業大省的山東,提起泉林集團,人們首先會想到兩樣東西——本色紙和黃腐酸肥。從早年專注于造紙,在銅版紙、軟包紙領域做到行業領先,到如今專注秸稈綜合利用,產品覆蓋秸稈本色紙漿與黃腐酸衍生產品,泉林集團以獨特的“泉林模式”實現了從傳統造紙產業到工農復合循環經濟產業的綠色轉變。

清潔制漿——環保本色紙領先世界

以本色秸稈纖維漿為原料自主開發的不經含氯漂白、不增白的環保秸稈本色系列紙品,不僅增添了新的紙品品類,還節省了大量木材消耗

“泉林本色生活用紙采用不經含氯漂白、不產生二惡英的先進工藝,具有低碳環保特色和食品級安全性能,除用于餐巾紙、廚房用紙、擦手紙、廁紙等傳統品類外,還被用作奶牛乳頭擦拭紙,這種柔和、吸水性強且不含二惡英的食品級生活用紙,給牛奶的衛生安全又建起了一道安全屏障。”在產品展示廳,泉林集團生活用紙銷售部部長房翔宇介紹。

泉林獨創的本色紙得益于該公司自主研發的秸稈清潔制漿技術。我國著名紙業專家余貽驥2014年曾撰文指出,在開發與木漿生產媲美的全新生產工藝與裝備方面,“山東泉林紙業堪稱這方面的表率,他們創建的秸稈清潔制漿及其廢液資源化利用技術體系,使秸稈纖維原料制漿顯示了新的勃勃生機”。

前不久,國家公布了11個重點行業的清潔生產技術,其中6項在造紙領域,而泉林集團就占了4項。泉林以本色秸稈纖維漿為原料自主開發的不經含氯漂白、不增白的環保秸稈本色系列紙品,不僅為造紙工業增添了新的紙品品類,還節省了大量木材消耗。與木材制漿的經濟性比較,“泉林模式”平均2.5噸秸稈生產1噸漿,可替代4方木材,即1500元的秸稈創造的價值相當于2400元的木材。

在10萬噸文化紙車間,記者看到了一臺大型草漿紙機,這是該公司自主設計的草漿紙機。車間負責人說,造紙是技術密集型行業。草漿和木漿最大的區分是脫水的速度問題,草漿脫水速度慢,木漿脫水速度快。“世界上領先的木漿造紙技術屬于歐盟,但是領先的草漿造紙技術屬于泉林。”

在泉林集團天和包裝車間,各式各樣的本色食品包裝盒吸引了記者的目光。這些本色食品包裝盒,可以抗120攝氏度的熱油,比發泡盒堅固,比塑料盒環保,通過了美國FDA、歐盟SGS和日本厚生省等食品級檢測機構的檢測,環保、天然、可快速降解,是塑料制品和發泡餐具的最佳替代品,訂單供不應求,產品90%銷往歐美、日韓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

工業化還田——為生態農業提供“原料”

泉林集團生產的黃腐酸廣泛用于多種農作物,成為一攬子解決秸稈焚燒、提升地力、農產品提質增產、化肥農藥減量的方案

“在國際上,黃腐酸的生產成本是比較高的,而泉林模式把它降到比化肥還低。”泉林嘉有公司研發總經理郭良進說,在泉林,秸稈木質素不再作為污染物去被動處理,而是經過一系列自主創新工藝,將其轉化為高活性黃腐酸肥料。

黃腐酸是一種水溶性腐殖酸,業內公認的植物生長促進劑、肥效增進劑、土壤改良劑。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曾有企業想生產礦源黃腐酸,但因幾十噸煤才能生產出一噸黃腐酸,投入大、污染嚴重,未能實現大規模生產。泉林通過秸稈提取的方式解決了這些問題。

“美國是從海藻中提取黃腐酸的,成本為17萬元/噸。從褐煤中提取,成本為2萬元/噸,而泉林用秸稈提取,成本不到3000元/噸。原來黃腐酸成本高,不能大面積施用。泉林模式把成本降了下來,使得黃腐酸肥料在農業中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泉林嘉有公司副總經理袁巖告訴記者。如今,泉林集團生產的黃腐酸作為底肥、追肥、葉面肥等廣泛用于多種農作物,已在我國4000萬畝耕地面積上應用。

在高唐縣梁村鎮西張村的玉米地里,記者見到了山東省農科院和泉林集團合作的兩畝試驗田。隨手拔下試驗田里施過黃腐酸肥料的玉米苗,和未施過該肥的玉米苗擺在一起,區別立見:前者根系明顯更多,這意味著吸收土壤營養能力更強,葉面也更寬闊,說明光合作用更好,用尺量一量桿部,前者比后者粗了好幾毫米。

山東省農科院相關專家表示,如果常規施用化肥減少20%,同時施加10公斤黃腐酸水溶肥,每畝小麥產量和常規施肥差不多。在泉林集團董事長李洪法看來,黃腐酸肥料是一攬子解決秸稈焚燒、提升地力、農產品提質增產、化肥農藥減量的方案。

市場化收儲——破解秸稈收集難題

通過“劃片收儲、集中轉運、規模利用”秸稈收儲體系,建立了“企業+鄉鎮收儲中心+村級收集點+農戶”四位一體的收儲機制

一個企業一年要“吃掉”近200萬噸秸稈,而1畝小麥的秸稈可收集量約0.25噸。那么,200萬噸秸稈就是800萬畝小麥種植面積的秸稈可收集量。這么多的秸稈如何收進來?

泉林集團通過“劃片收儲、集中轉運、規模利用”秸稈收儲體系,建立了“企業+鄉鎮收儲中心+村級收集點+農戶”四位一體的收儲機制:在每村設立一個村級收集點,按合同約定,可獲得企業的專用收儲裝備、貸款擔保、保護價收購等支持,負責區域內秸稈打捆收集,向鄉鎮收儲中心交售;每30個村級收集點設立1個鄉鎮收儲中心,作為秸稈分散儲存地,按生產計劃進行有序調撥;最關鍵的是定價。泉林集團把秸稈收購價定在每噸600元左右,遠高于其他秸稈利用途徑的收購價,但與木材制漿相比仍然有成本優勢,調動了收儲人員的積極性。

高唐縣人和辦事處孫莊村村民張洪江就是一家村級收集點負責人,覆蓋了周圍七八個村的4000多畝地。他買了3臺打捆機,每臺秸稈打捆機可以跟隨兩三臺聯合收割機作業,農作物收割當天即可完成打捆離田,3天可實現周邊約1000畝土地的秸稈全部離田。

惠宇現代農業有限公司是泉林集團旗下負責秸稈收儲體系的公司。公司總經理宋占勇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一臺打捆機每年完成秸稈打捆250噸計算,村級收集點除去給予農戶補貼、短途運輸、油耗等費用,每噸秸稈可獲利140元,年最低可獲益3.5萬元;以5000噸的收儲中心為例,除去雨布、看管、土地使用、二次加壓、長途運輸等費用,每噸秸稈可獲利70元至120元,年最低獲益在35萬元以上。

國務院研究室農村司調研組指出,泉林集團的秸稈收儲和綜合利用,除了帶動收儲點農戶增收外,至少還可以帶動以下兩類農民增收:出售秸稈的普通農戶和秸稈收儲的雇工農戶。目前村級收儲點收購農民秸稈平均價格為每噸260元,按1畝地產小麥秸稈0.2噸、玉米秸稈0.25噸計算,農民光賣秸稈一項就可以實現畝均增收110多元;秸稈收儲的雇工農戶,主要獲得勞務收入和運輸業收入。據測算,收儲1噸秸稈可以帶來40元的勞務收入和30元的運輸業收入。

 

李洪法:綠色發展要靠不斷創新

 

“李洪法帶領泉林開創了生態紙業的新型發展模式,引領泉林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這是泉林集團董事長、教授級高工李洪法獲得山東省循環經濟領軍人物稱號時,評委會給出的頒獎詞。因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方面做出的突出貢獻,李洪法還獲得了“何梁何利獎”、全國“杰出工程師獎”,被環保部授予首屆“中國生態文明獎”。

李洪法的綠色實踐與泉林集團的轉型發展密不可分。在1976年到1993年的企業初創階段,企業規模機制紙產量僅1.5萬噸,產品檔次低、結構單一,始終在困境中徘徊。自1993年起,在新任負責人李洪法的帶領下,企業加大技改投入,相繼研制開發出靜電復印紙、特種膠印書寫紙等新品種,產值、利稅連年增加。

泉林集團在實施規模擴張下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但環保瓶頸約束的影響愈加突出。面對逐步加嚴的環境標準要求,泉林一度面臨生與死的抉擇。

到底是另辟蹊徑發展進口木漿造紙,還是堅持秸稈制漿闖出一條新路?按照當時的成本核算,泉林的制漿環保處理占了總成本的五分之一,總支出比員工工資還高。草類制漿和漂白過程中排放的黑液是紙業的主要污染源,草漿造紙的耗水又遠高于木漿造紙,“草漿造紙轉向商品木漿和廢紙制漿”幾乎成了當時參與決策人員一邊倒的意見。但李洪法力排眾議決定:堅定不移地發展秸稈清潔造紙。

事實證明,李洪法的選擇是正確的。當時與泉林紙業規模相當的鄰近造紙廠抱著“等等看”的僥幸心理,環保工程只建了一半就停下了,導致4萬多噸的制漿生產線停產,該造紙廠已被環保部門勒令關停。也有其他造紙廠擴大木漿造紙規模后,由于國際木漿價格波動大,無法承受過高成本而限產、停產,造成巨大的投資浪費。

此后,泉林立足解決造紙業相關資源與環境問題,以實現清潔制漿造紙為出發點,開展了秸稈資源綜合利用的全方位技術創新。在李洪法的帶領下,泉林已開發出與秸稈清潔制漿造紙相關的7大領域系列裝備。全球第一條自動化程度最高、單條線產能最大的立式連續蒸煮器,高速草漿紙機等裝備,秸稈打捆機及自動撿拾設備等企業自主設計的系列裝備,不僅為企業工藝技術提供了全產業鏈應用載體,也有力帶動了產業裝備國產化發展。

國際知名制漿造紙專家、美國北卡州立大學教授張厚民曾致信李洪法,“我們過去認為快速置換加熱技術和液體置換技術用于麥草是不可行的。你們的發明證明了我們的觀點是錯誤的。你們做到了液體置換蒸煮,這是一項全新技術,在麥草制漿中未曾聽說過。這種現代草漿制漿技術在世界上是唯一的,對中國這樣的纖維匱乏的國家極其重要”。

眼下,李洪法越來越關注“泉林模式”黃腐酸有機肥的農業應用。他認為,如果能覆蓋更大的種植面積,會對我國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做出更大貢獻,更重要的是,農作物品質有望提升,耕地質量也會得到全面改善。如今,他正在全國秸稈豐富地區推廣“泉林模式”,輸出泉林技術、裝備及管理,目前吉林德惠市、黑龍江佳木斯市的秸稈綜合利用項目已在建設中。

秸稈紙肥一體化利用亟待推廣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喬金亮

我國人口眾多,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對各類紙張的需求與日俱增。但我國森林資源相對缺乏,每年從國外進口大量的造紙用木漿。近年來,木漿的對外依存度不斷增加,嚴重影響了我國造紙行業的產業安全。秸稈資源豐富,用秸稈造紙可以有效解決原來的短期難題,但由于我國草漿生產普遍規模偏低,不能用于高檔紙品生產,加之草漿的黑液提取率低,加重了環境污染和治理負擔。

如果能突破秸稈清潔制漿的技術瓶頸,將會使我國豐富的秸稈纖維原料資源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泉林模式”通過技術創新,不僅破解了制約造紙企業發展的纖維原料、環境保護和水資源3大技術瓶頸,還實現了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良性循環,環境、經濟、社會效益顯著,形成了獨特的產業競爭優勢。

泉林的實踐讓記者體會到,創新是循環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無論是原材料的減量化還是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都有賴于新技術的應用。循環經濟往往涉及多個產業,因此,企業內部的管理創新也是重要條件。從目前循環經濟發展的現狀來看,有關部門應當完善循環經濟創新體系,發揮大型企業和科研院所的作用,為綠色發展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

目前我國秸稈利用主要是用做飼料、燃料和肥料,大規模產業化利用不足,導致秸稈商品化程度低、農民直接受益不多,推廣局限性大。目前看,秸稈紙肥一體化利用技術工藝成熟、經濟環境效益顯著,是適宜大規模推廣的產業。建議有關部門把秸稈紙肥一體化作為我國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化的主要運作模式,在我國秸稈豐富地區實施統籌規劃布局,同時,支持和引導社會資本到秸稈資源豐富地區投資建設秸稈紙肥一體化項目,推動產業實現快速健康發展。

文章來源:《經濟日報》(2017年8月16日)

關鍵詞:


    • <noframes id="igeiq"><acronym id="igeiq"></acronym></noframes>
    • <sup id="igeiq"></su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布尔津县| 江安县| 淳安县| 马鞍山市| 红安县| 菏泽市| 定兴县| 龙里县| 浪卡子县| 石泉县| 洞口县| 库车县| 邢台县| 于都县| 宝山区| 普陀区| 辽宁省| 西宁市| 克东县| 绥棱县| 田东县| 衡阳县| 福贡县| 郁南县| 陆丰市| 会东县| 新民市| 蒙阴县| 仁怀市| 汕头市| 赫章县| 车致| 鸡西市| 石嘴山市| 准格尔旗| 鄂托克前旗| 噶尔县| 巍山| 定襄县| 承德县| 五常市|